记录一下电脑硬件相关的内容
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
存储设备包含软盘和硬盘,硬盘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。
机械硬盘
- 推荐这个可视化原理讲解视频,还不错。
机械硬盘包含:盘片和摆臂。
- 盘片:一般由铝合金或者玻璃作为基底,在基底上附着一层钴铬铂合金制成的磁性材料,这层磁性材料被划分成一块一块的区域。通过在外部施加磁场,就可以将这些区域进行磁化,使其具备磁性。不同的磁化方向就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据。盘片被安装在一个无刷电机上面,工作的时候,盘片会被无刷电机带动旋转。硬盘的转速,就是指这个电机工作时候每分钟能转多少圈。
- 摆臂:对盘片上面数据进行读写的,则是这个摆臂结构。摆臂的运动结构有一组线圈和两块强磁铁组成。给线圈通电就会产生磁场。这个磁场会和两块强磁铁作用,带动摆臂进行摆动。摆动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20次。摆臂的末端就是用于读写数据的磁头。
盘片和摆臂 | 磁道和扇区 |
---|---|
![]() |
![]() |
在摆臂的带动下,磁头可以从盘片的上方划过。配合盘片本身的转动,磁头可以到达盘片上任意一个点。磁头在读写数据的时候,并不会触碰到盘片,而是悬浮在盘片上方约15nm左右的地方。如此精密的机械结构,其运行环境必须保证无尘,所以硬盘都是被严密封装起来的(机械硬盘的封装方式有空气和氦气封装,空气盘需要与外界换气(有专门的通气孔和过滤海绵),氦气盘则完全密封,内部填充氦气且为负压。氦气盘的寻道、读写速度一般比空气盘更快(因负压环境下磁头和电机的气体阻力更小),但是电机和磁头的运行噪音更大)。
可以将盘片上的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同心圆轨道。这一圈圈的轨道就被称之为磁道。摆臂的运动就可以将磁头精准定位到某一条磁道上面去。现在的机械硬盘,单个盘面就可以划分出来50万个磁道。可以将磁道进行进一步的划分,将磁道分割成一个一个的扇区。分为同步区(写入固定信息,方便磁头定位开始位置)、地址区(存放位置信息,第几磁道、第几扇区)、数据区(存放数据,每一个扇区可以存放4KB的数据)、校验区(磁头通过校验里面的信息,就可以知道前面的数据区存放的信息是否被损坏。例如磁盘坏道检测的原理)。
数据读写
扇区可以被划分成若干可以被单独磁化的单元。在第一个单元旁边放置一个电磁铁,并且给电磁铁的线圈通电。此时,电磁铁就会产生一个磁场,这个磁场就会将这个单元进行磁化。此时,就算断开电磁铁的电源,这个单元中的磁性也不会消退,并且其磁性能够保持非常久的时间。移动电磁铁可以将其他的单元也进行磁化,而调整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的方向就可以调整磁场的方向,进而可以调整单元的磁化方向。这些单元的不同的磁迹方向就可以表示数据0或者数据1,这就是机械硬盘写数据的原理,实现上就是用一个电磁铁将这些单元进行磁化。目前有多种方式来实现数据写入:
- LMR水平式磁记录:磁化单元式水平的,总面积有限时,比较耗费空间,已被淘汰。
- PMR垂直式磁记录:也可以做成竖直的,此时电磁铁的一端会做得非常尖锐,尖锐的一端产生的磁感线比较密集(磁力集中),作用到盘片上面,磁化方向也变成了竖直的。而电磁铁的另一端做得比较平,这里的磁感线就比较稀疏,磁力被分散就不会对盘片进行磁化。
这种垂直式磁记录并不是N级朝上就代表1,N级朝下就代表0。虽然这种方式最简单直接,但是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并不会使用这种方式。而是根据单元交界处磁场的强弱来进行数据的存储。磁场强的存的就是数据1,磁场弱的存的就是数据0。也就是说并不是使用磁记的方向来表示数据,而是使用磁记的变化所产生的磁场强弱来表示数据。此时所要检测的就并非是磁记的方向而是磁场的强弱。检测强弱比检测方向要简单得多。
可用磁电阻效应检测磁场强弱:某些金属或者半导体材料在不同的磁场中会呈现不同的电阻值。那么使用这种材料当作读取头,只需要测量其电阻的大小,就可以知道当前位置的磁场强度。1988年,人类又发现了一种现象:将磁性材料例如铁和非磁性材料例如铜,所制成的薄膜交替叠加。这种结构对磁场更加敏感。微弱的磁场变化就可以引起这种材料巨大的电阻变化,被称之为巨磁电阻效应。巨磁电阻效应的发现使得机械硬盘的容量得到极大提升。
数据容量
利用巨磁电阻效应所制成的读取头具有极高的灵敏度,这些磁道上的单元就可以做得小一点,紧密一点,磁道的密度也可以升高一点,盘片存储的数据容量自然就提升了,使用了巨磁阻磁头的硬盘的存储方式为GMR巨磁阻磁记录方式。读取头可以做得非常小,但是写入头,为了维持足够磁化盘片的磁力是不能够做得太小的,导致写入头成了磁道密度提升的最大阻力。有几种方式来提升硬盘容量:
- SMR叠瓦是磁记录(叠瓦盘):容量大、写入速度低,适用大量读取少量写入的场景
假设我们要往一条磁道里面写数据,会把旁边第二条磁道的数据给破坏掉,厂商先把第二条磁道数据给读一遍,等写完第一条之后,移动一下磁头,把第二条磁道上原来的数据再给它写回去。以此类推,直到某一个磁道上面原先没有存数据,它才会停下来。这种硬盘每次写入数据的时候,都会把旁边的磁道给覆盖一遍,就如同防伤的瓦片一样,一层一层到,所以这种硬盘又被称之为叠瓦盘SMR。叠瓦盘里,磁记的方向也是垂直的,所以叠瓦盘也属于PMR。
- CMR常规式磁记录():
说到底写入头无法做得更小的核心原因,就是小写入头无法提供足够的磁力来磁化盘片,对于一块磁性材料进行磁化,可以分为两种场景,第一,这块磁性材料原本是没有磁性的,我们对其进行磁化是其具备磁性。第二,这块磁性材料原本就是存在磁性的,我们要将它的磁迹方向进行翻转。显然磁性翻转需要的磁力更大,因此可以先消磁,再写入。so写入头的体积就可以做小了。又分为热辅助磁记录和微波辅助磁记录,单盘容量可以突破18TB
- HAMR热辅助磁记录:在磁头上面加装一个激光发射器,在进行写入的时候发射极其细小的激光束,将要写入的区域加热到400-700度左右,在这个温度下这片区域就会被消磁,之后磁头过来进行新数据的写入。(西数、希捷的机械硬盘)
- MAMR微波辅助磁记录:加装了一个微波发射器,在进行写入的时候,微波发射器会发射微波,微波会对要写入的区域进行消磁,之后磁头再过来进行新数据的写入。(东芝机械硬盘)
固态硬盘
量子隧穿效应--> 浮栅-->MOS-->浮栅晶体管
- SLC:用一个阈值电压来测试,不存电子代表1,存电子代表0
- MLC:一个浮栅晶体管
- TLC:
- QLC:
浮栅晶体管阵列:2D NAND 3DNAND
GPU
GPU版本: